近日,朋友圈被新冠自測「一道杠」刷屏,各位小伙伴分分鐘曬出自己的病毒抗原自測結果。
“新冠抗原檢測”,一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~
那么這個自測盒,跟之前做的核酸有啥區別呢?
抗原就像是病毒外面穿的“衣服”,核酸則是病毒里面的基因,抗原檢測就是從抗體出發去測“衣服”,讓病毒顯示出來。
抗原檢測試劑盒里有什么?都用了哪些材料?
抗原試劑套裝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:1.檢測試劑 2.提取管(裂解管)3.提取棉簽4.測試卡(盒)
不同品牌的套裝,提取管有略微的差別。有些品牌的提取管是直接封裝了檢測試劑的;有些品牌的提取管與檢測試劑是分裝的,使用時再混合。
▲提取管與檢測試劑分離
▲提取管直接封裝有檢測試劑
很明顯,真正對于材料有應用要求的集中于樣品提取管和檢測卡(盒)兩個制件。
1、提取管(裂解管)
● 作為家用提取管,無法做到無菌環境,最重要的便是防止取樣污染(如霧霾空氣、家里的粉塵)。
● 現階段提取管一般都使用PE注塑成型,因為PE具有優異的生物安全性、耐化學品性,更重要是有著高阻隔性能以及高性價比。
2、檢測卡(盒)
● 首先,考慮到各種分裝,網購物流等場景,產品本身對抗沖擊性有一定要求。
● 除此之外,由于疫情反復,需求不確定,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大批量生產,對盒子的注塑成型周期要求時間短,為了提升生產效率和敏捷性,材料必須擁有高成型流動性。
● 最后,也是最為關鍵的,檢測卡材料需要滿足清晰的激光鐳雕,做到不模糊,不掉色。
通常采用ABS/HIPS/PP等材質注塑而成。
使用后的它們會去向哪里? 是否會對我們的環境產生污染呢?
使用后的它們會去向哪里?用完了怎么處理? 當然是扔掉啦!(可能在扔之前還要拍個照留個紀念),但是這玩意扔起來還是有點講究的。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:這玩意是不能夠回收的!
Pathology Technology Australia的首席執行官Dean Whiting就介紹稱: 從理論上來說,檢測盒在使用過之后,就沾染了 “生物組織” 。不管是體液、血液、尿液、糞便,只要是人體的生物組織,就有可能會具有傳染性。這里不僅僅指新冠,還包括其它各種可能通過體液傳播的疾病。因此不論在任何情況下,這種東西都是不能被拿來回收的。
而說到污染,作為塑料制品,加之不可回收,廢棄的檢測盒對于環境的污染也是在所難免的。
現在全球消耗的檢測盒數以億計,久而久之,對于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。未來,在抗原試劑盒在原材料上,有沒有可能應用再生塑料或其他更環保的材料?則需要各行各業一起探索、攜手共同譜寫!
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,合理的進行垃圾分類,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滋生傳播。英科再生在此倡導大家,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日常生活,我們都應該養成這種健康衛生的習慣。
最后,小編為大家附上廢棄檢測盒的正確處理方式:
● 檢測結果呈陰性。所有鼻拭子、取樣管、檢測卡、盒子等作為一般垃圾放入密封袋中,鼓勵大家可對密封袋進行消毒后再投放至干垃圾桶內。
● 檢測結果呈陽性的。密封裝袋后,在人員轉運時一并交由醫療機構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。
● 隔離觀察人員。檢測結果無論是陰性還是陽性,均應安裝在密封袋中,由隔離觀察員收集后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。